97年亚洲金融风暴全世界损失多少

2024-05-08 00:49

1.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全世界损失多少

具体的多少是没有人去做统计的啦,即使有统计,我们小百姓也不会知道的

1997年,一场空前的金融风暴席卷了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这场风暴中,受灾国难以计数的企业破产倒闭,仅以韩国为例,在1997年短短的一年当中,全国前50位大财阀就有14家在风暴中破产,775家上市公司有50家倒闭,而其中小企业的破产数量更是高达15000余家。 

从整体来看,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国民的工资收入普遍下降了10%到20%的水平,而通货膨胀使国内物价普遍上升了20%到50%,此消彼长,使得这些国家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降幅平均超过了30%,随着严重的经济不稳定的出现,很多国家出现了的政治不稳定和社会不稳定。 

这场金融风暴,起源于泰国。当时,一部分国际炒家已经看到了泰国经济的虚弱。泰国政府借了大量的外债,短期的热钱大量留入泰国,去追逐泰国房地产市场中迅速膨胀的财富,尤其是更多的人把钱投到了股市。国际炒家已经看准了泰国经济中出现了重大隐患,很难抵御大规模的持续金融攻击。于是,他们首先在汇市上发难,因为一个开放性国家,它的币值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国民对本国经济的信心。国际炒家采取了利用成倍放大的金融杠杆工具,他们大量从泰国银行手中借入泰铢,反手又在汇市交易中大量抛售泰铢,迫使泰国政府为了维持泰铢汇率的稳定,不得不动用手中的美元储备承接泰铢的抛盘。结果,泰国政府本就不多的美元外汇储备很快就不够用了,而政府短期外债的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又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放弃泰铢的固定汇率。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游资攻击一旦开始,大量流动性强的资金,就不断迅速撤离股市,这时,股票市场的股价就会一轮接着一轮地大幅下跌。银行为规避风险,就开始被迫紧缩银根,甚至很多管理不善的银行迅速被逼到破产边缘。这样,汇市、股市双双暴跌,人们对国家经济信心急剧下降,不断从股市撤出资金,都去银行提取自己的存款,然后把手中的泰铢尽快换成美元。于是,整个国家经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并处于全面崩溃的边缘。 

在开放的金融交易市场中,存在大量的金融衍生交易工具,这些工具的杠杆效应使得金融市场在出现风险的时候,是成倍,甚至成几十倍的被放大。这也是很多人不太理解,为什么金融风暴来得如此迅猛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相同的原理、相似的手法,很快将金融灾难波及到了东南亚的其他国家。 

在1997年这场惊心动魄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其中一个著名的国家炒家索罗斯,当时他的量子基金只动用了9000万美金,几个月以后,量子基金的帐号上就有了20个亿美金。可怕的是,这场金融风暴调集的国际游资的总量是1000亿美元之多。这么大规模的游资调来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进行攻击,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他们怎能抵挡得住国际游资的攻击呢。 

现代金融市场的特点,是以光的速度在挪动着金钱。一个电话,一部电脑,就可以在互连网上下单,瞬间就可以完成一笔大的金融交易,而无论这个投资者或国际炒家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他都可以从事这件事情。金融市场这样的情形,使得任何一个金融市场开放的国家,都难以抵御如此大规模和高速度的金融攻击。当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一旦被攻破,就会出现大量财富被国际炒家卷走的情景,而本国经济马上陷入恶性循环进而面临全面崩溃的状况出现。最可怕的是,当人们的信心一旦绝堤,金融危机就会像瘟疫一样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传染。 

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企业家、政府官员,重要的是要学会找到这个市场中存在的机会,学会看到经济中和金融问题中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当金融危机和金融风暴真的来临时,能成功地规避风险。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全世界损失多少

2. 98年金融风暴原因?

(一)内因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益不佳。尽管危机前东亚各国宏观经济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例如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财政收支平衡、温和的通货膨胀、强劲的经济增长等,但实际上过分乐观的预期导致了资本积累过度,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电子、汽车制造、家用电器、房地产等部门存在大量的生产力过剩,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同时由于缺乏新的主导产业群引导,大量资金转向投机性强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形成金融、房地产泡沫。宏观经济抵御各种冲击的能力下降。 2.“地产泡沫”破灭,银行呆坏账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一些银行甚至降低了向房地产业贷款的标准。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银行的呆坏账因此增加。 3.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仅降低了人们对潜在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也增加了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央行不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货币政策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特别是在东南亚长期的快速增长中,国内外投资者普遍看好经济前景,大量资金投向一些热点行业。在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时,由于采取钉住制,央行的手脚被束缚,既不能改变货币供应量(国内信贷的变化被外汇储备相反方向的同等幅度变化所完全抵消),也不能改变利率(因为提高利率会使更多的资金流入本国,使过热的迹象有增无减)。特别值得指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之所以能经受住这次金融风暴的冲击,更能抗御国际投机者的恶意炒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大的大陆站在背后 。大陆明确表示要坚决支持香港政府保持港元稳定的努力,必要时甚至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针对港元的投机活动。大陆1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不贬值的对外承诺都是港元稳定的坚强后盾。 4.外债期限结构不合理。随着资本账户开放,东亚各国都形成了对国外银行的巨额外币债务,且偿债期特别短 。而大规模期限短的银行外币借贷对应的是对国内企业按本币计价的中长期债权,国内银行没有对巨额外债进行期限转换和外汇风险的规避。这是造成各国在危机爆发时耗尽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其中韩国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外债偿付危机引起的 。 5.制度建设滞后。发生危机的亚洲国家都受到政府治理不力、投资保护不够、关联借贷盛行、破产法规不被严格执行以及会计准则不被严格遵守等问题的困扰或损害。“裙带资本主义”造成了市场的不透明。薄弱的制度建设与危机国家市场化进程不相协调。 (二)外因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是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的外因。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主要表现在:资金流动容易受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变化而发生逆转;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巨额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捷地实现跨国界流动;国际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可动用的资金远大于中小金融市场可承受的规模,使得中小金融市场极易受到他们的狙击。

3. 1999年的金融风暴是怎没回事?

1997年6月,一场金融风暴在亚洲爆发,这场风暴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风暴。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风暴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2、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风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风暴继续深化。 3、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风暴乃至经济、政治风暴。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风暴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风暴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风暴结束。 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想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笔者在综合了众多观点后,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政治、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以乔治·索罗斯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为代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国际炒家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档案:“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太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获得巨额资本。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4)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太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3、世界政治、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风暴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3)美国政治、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风暴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记得采纳啊

1999年的金融风暴是怎没回事?

4.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是怎么造成的??

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的爆发,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1、外因就是许多学者指出的,国际游资的冲出。对国际资本的跨国流动,我们应当从经济全球化,特别是金融全球化这个国际大背景下加以考察。金融全球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随着国际资本大量迅速流动,各国相互开放金融市场,不少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跨国发展,促成了巨额的国际资本通过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动。从理论上讲,资本的跨国流动可以在国际间调剂资本的余缺,是一种双向互利的行为。但从实际的后果来看,大量国际游资的涌入,特别是涌入到那些金融体制不健全,金融监管不力,银行不良资产很多,泡沫经济严重的国家,则不但不能给这些国家注入活力,反而造成其金融秩序失衡,从而引起严重的金融危机。因此,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的外因,从根本上说是金融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结果。 2、造成亚洲金融风暴的内因主要是:(1)金融体制不健全,外汇政策不当。此次亚洲金融风暴受害最烈的几个国家普遍存在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的问题。以致一旦游资大量涌入,就会陷于措手不及,造成金融上的混乱。在外汇政策方面,东亚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加快发展,一边坚持固定汇率,一边扩大金融自由化,这就给金融投机创造了可乘之机。(2)东亚诸国从加快发展和弥补逆差出发,大量借入外债,而且中短期外债又比较多。这在外资不断流入的情况下影响并不大,但一旦出现净流出,而外汇储备又不足以抵销,本币贬值便不可避免。(3)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东亚一些国家靠透支来作为增长的支柱。如果这种透支建立在有偿还能力的基础上,并不会带来危机。但东亚诸国在90年代中期已不具备这种能力,于是把风险转嫁到银行身上,造成大量不良资产。(4)产业结构未能及时升级,而泡沫经济却空前膨胀,结果不但助长了金融秩序的混乱,而且严重影响了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5)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 3、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警示是,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必须增强国家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观念,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康、完善的国内金融体系,才能趋利避害,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和危机。

5.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原因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原因

6.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资料

对于本次香港金融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汇率稳定、继续与美元挂钩的地区。这表明与区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具有更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监管体系和经济基础,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更为强大。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进而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原因在于:(1)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基础稳健,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尽管还存在一些内部隐患,但仍能从总体上为稳定汇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2)联系汇率制度是实现港元汇率稳定的内在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系列应对操作,客观上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汇率稳定成为可能。(3)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亿美元),人均则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时财政盈余和储备十分可观,此外还得到外汇率储备量达134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这与金融风暴中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有限的现状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稳定港元汇率的重要条件。(4)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了诸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流动资金调节”、“即时结算制”等系列改革,增加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安全度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的缺陷,为稳定港元汇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但仅靠提高利率来稳定港元汇率代价沉重。大量事实表明,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稳定器”,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确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体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健全,从而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从1983年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先后成功地渡过了多次政经事件冲击和港元风潮。实施十多年来,港元兑美元汇价最为低时为7.95:1,最高为7.714:1,港元汇率波幅从未超过2%,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因此,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当然也应看到,在现行操作条件下,香港为保持港元汇率稳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价。 

第三,香港为稳定港元汇率而付出的重大代价,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本次金融风暴表明,以金融和地产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香港而言,伴随经济转型而在香港实行多年的高地价高房价政策,以及近期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不但增加了香港总体运行成本,而且更使香港经济的泡沫成分不断加大,对香港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客观上要求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对香港前期发展模式的被动式过度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客观上表明进行这种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够利用金融危机付出的重大代价,来换取对服务型经济主导条件下的发展路向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对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来说,这种代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港股近期走势不会大幅回升,同时港元可能再度被狙击。港股经历了10月下旬的股灾后,其泡沫成分被挤了出来,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难以大幅走好:(1)东南亚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灾引起了纽约、伦敦、东京股市的震荡,并反过来影响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持续波动。这种相互联动局面一但形成,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不会马上停止。(2)目前亚洲金融风暴仍未有停息的迹象,特别是韩国与日本受冲击后,有可能进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围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动荡。(3)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并导致本国货币主动或被动贬值后,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保持汇率稳定且仍然实行原来联系汇率制度不变的地区,相对升值的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进而引发香港股市震荡。

7. 2000年之后什么时候发生金融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美林“委身”美银、AIG告急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华尔街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滥用”和对次贷危机的估计不足终酿苦果。此次金融危机迅速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遭到重创,堪比1929罗斯福执政时期的经济大崩溃。

2000年之后什么时候发生金融危机?

8. 金融风暴是哪一年?

亚洲金融风暴是1997年爆发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es)指发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风波。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
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香港地区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几乎不受影响。

世界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
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