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024-05-24 02:10

1.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是: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一、把动物作为资源来保护
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主要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可以持续地利用动物,最担心的就是动物的灭绝。这种思路,貌似已经被国人所普遍接受。如果有谁今天要去猎捕或者去吃野生动物,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一定会遭到大家一致谴责的。这和几十年前相比,的确进步已经很大。虽然实际上野生动物保护得仍然很糟糕;但那是有关部门执法和行政上的问题,观念上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这种动物保护追求的是可持续地利用动物,如果动物数量增加了,获得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就算成功了,至于动物是否遭受虐待,则不必考虑。像大家痛骂的活熊取胆,在资源利用者眼中,反而是一种值得赞赏的高科技。可见,这种以资源持续利用的保护思路,存在着严重不足,不是真正的动物保护。
二、把动物作为可以感知痛苦的生命来保护
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就不仅仅是野生动物,包括了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等等一切可以感受痛苦的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的福利,而不仅仅是为了人。虽然,一个社会如果对待动物友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暴戾之气会减少,犯罪率会下降,但是,动物保护直接的首要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人类社会的改善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副产品。

这种思路,比较温和,认为人类对于动物具有尽可能减少痛苦和折磨的义务,但是动物本身不具有权利。也就是说,人类善待动物,是人类主动承担义务,动物得到的好处是人类给予的,动物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索取。动物福利论,不反对人们利用动物吃肉、做实验、表演等等,但是要求不要给动物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 保护动物的意义与目的有哪些?

保护动物就是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的种数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

现在,地球上平均不到两年就有一种野生动物灭绝,不少动物也处于灭种的边缘。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各个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都非常重视。
注意事项:
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
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3.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动物是生物的一个种类。它们一般以有机物为食,能感觉,可运动,能够自主运动或能够活动之物,保护动物人人有责,以下分享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1  一、 为了保存物种资源或保育生物多样性,人类社会应提供的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各国颁布的各种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以保护濒危的野生动物;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以保护动物的生活环境;对具有特色的畜禽地方品种实施保种计划,以丰富可利用的遗产资源等。
  二 保护动物免受身体损伤,疾病折磨和精 神痛苦等,减少人为的活动对动物造成的直接伤害。也可以认为是动物的康乐(well-being),包括动物保健(animal health)和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
  因此, 动物保护这门学科的内容是研究避免动物濒危或灭绝,避免或减轻动物患病、损伤等原因所致的痛苦以及相关福利的一门学科。
    
   动物保护的对象可分两大类: 
  一 以保种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大幅度下降的家养动物地方品种等。
  二 以动物康乐为目的的动物保护。其保护对象包括那些受人们日常控制的`动物,如家养动物、家庭动物、实验动物、关养的野生动物及其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动物。
   人类对动物益与害的认识 
  从生态学观点看,作为物种,所有的动物都有生存的权利和价值,都应该受到人类的保护和尊重。但是人类在保护动物时,一般只考虑保护对人类的有益的动物。动物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要准确的确定并非易事。
  另一方面,即使是有益动物,如果繁殖过度,也会成灾。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2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大家在不断研究野生动物,对于野生动物有了更多了解。比如面临灭绝危险的11种动物之类的,更了解就越发觉得保护野生动物刻不容缓。不过很容易被忽略的一点是,为何保护野生动物,并不是每个个体的本身,更多的是在个体背后的种群,这和救助社会弱小是有较大出入的、
  动物和人有着很多差异,而且动物的智商比人类要低一些,也没有更多文化。所谓的文章指的是一种遗传和传承的行为,保护野生动物只是为了更好保护差异。
    
   为什么要提倡保护野生动物 
  在人类社会中,很多人开始自我改造,而遗传的重要性似乎在与日递减。虽然大家都说自己的独特性,但是实际上这种特征主要是后天的影响。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会创造出不同的财富,但是在死亡之后对于人类遗传的作用来说基本算不了什么。
  野生动物的很多行为都是在基因影响之下,而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微弱。假如同一个种族在同样情况下做出不同举动,很大可能是因为遗传在影响。即使某些动物通过和人类相处学会了一些,但是当它们回到自然也会将这些东西忘掉。
  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主要是为了保护基因。个体的死亡是肯定的,但是基因还是会不断的延续下去。假如个体数量剧烈减少,最终达到一定的数量,那么物种可能就要消失了,基因不能得到更好延续。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3   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1、当在野外发现受伤的疑似保护野生动物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立刻送到所在区县林业局。
  2、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走私或者非法捕杀、收购、出售、加工、利用、运输、携带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禁止为上述违法行为提供工具和场所。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产品制作、发布广告,不得利用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妨碍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宣传。宾馆、饭店、酒楼、餐厅、招待所和个体饮食摊点等,不得用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名称或者别称作菜谱招徕顾客。
  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破坏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生息繁衍场所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以罚款。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

4. 保护动物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是: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是由许多复杂的生态系统构成的。有一种植物消失了,以这种植物为食的昆虫就会消失。某种昆虫没有了,捕食这种昆虫的鸟类将会饿死;鸟类的死亡又会对其他动物产生影响。所以,大规模野生动物毁灭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

一、把动物作为资源来保护
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主要是野生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可以持续地利用动物,最担心的就是动物的灭绝。这种思路,貌似已经被国人所普遍接受。如果有谁今天要去猎捕或者去吃野生动物,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一定会遭到大家一致谴责的。这和几十年前相比,的确进步已经很大。虽然实际上野生动物保护得仍然很糟糕;但那是有关部门执法和行政上的问题,观念上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这种动物保护追求的是可持续地利用动物,如果动物数量增加了,获得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就算成功了,至于动物是否遭受虐待,则不必考虑。像大家痛骂的活熊取胆,在资源利用者眼中,反而是一种值得赞赏的高科技。可见,这种以资源持续利用的保护思路,存在着严重不足,不是真正的动物保护。
二、把动物作为可以感知痛苦的生命来保护
这种动物保护的对象就不仅仅是野生动物,包括了农场动物、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等等一切可以感受痛苦的动物。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的福利,而不仅仅是为了人。虽然,一个社会如果对待动物友善,人际关系会更和谐,暴戾之气会减少,犯罪率会下降,但是,动物保护直接的首要的目的是为了动物本身,人类社会的改善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副产品。

这种思路,比较温和,认为人类对于动物具有尽可能减少痛苦和折磨的义务,但是动物本身不具有权利。也就是说,人类善待动物,是人类主动承担义务,动物得到的好处是人类给予的,动物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索取。动物福利论,不反对人们利用动物吃肉、做实验、表演等等,但是要求不要给动物不必要的痛苦和折磨。

5. 保护动物的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生态,根本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所以要保护动物(野生动物)。

  推荐下面的文章(节选):

  物种的意义
  如果保护个体是手段,那么保护物种、保护地球生态是不是就应该成为终极目的呢?
  但实际上这两个命题都很可疑。物种虽然寿命长,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动物每个物种的平均寿命也不过几百万年而已。地球历史上至少 99.9% 的物种都已经绝灭了,绝大部分都和人类没有关系。
  至于 “保护地球”,则问题更大。其实,没有哪个物种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种消失后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会波及到其他物种,只有很少数的物种一旦绝灭可能会引发生态系统大范围的崩盘。但是,崩盘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几千万年过后,一切又都会重头再来。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脸肿,比如发生在大约 2.5 亿年前的 P/T 绝灭事件 杀死了海洋中大约 96% 的物种;但是地球又很顽强,不管多惨都能恢复回来,P/T 之后过了 1000 万年,物种多样性就超过了绝灭之前的水平。
  类似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多次。这有点像一个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么晃都不倒;换成生态学术语,就是 “在地质时间尺度上,地球整体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很弱、但恢复力稳定性很强。” 坦率地说,只要太阳系的结构维持不变,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万劫不复;就连核弹也不能保证消灭所有无脊椎动物。
  那么我们天天强调要维护生态系统图的又是什么呢?就像是一个人成长期间摔过了无穷多跤,未来也要摔无穷多跤,为什么偏要执着于阻止眼下的这一跤呢?
  很简单,地球经受得起生态系统的崩盘,人类可是受不起。虽然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每次都恢复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种数目却不计其数。不要说生态系统崩盘了,脆弱的人类经济体系连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都招架不住,这让地球历史上动辄上百米的海平面变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导出一个结论:我们保护生态,不是像口号里宣传的那样是为了地球,而根本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地球其实根本不在乎我们怎么闹腾,它有的是时间来恢复;可我们等不及。就算人类没在灾变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复完了人也该没了。
  而如果不考虑 “保护我们自己” 这个因素的话,保护其它野生动物的动机似乎也变得不充分了。人类的捕杀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猛犸的绝灭,这件事情应该责怪人类吗 [2] ? 但如果这是人类的错,三叶虫绝灭又是谁的错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要求硬骨鱼考虑一下三叶虫的感情和生存权 [3] ? 恐龙经受不住小行星撞击而绝灭了,这又应该怪谁呢?恐龙自己还是小行星? 一种生物适应不了小行星撞击,另一种生物适应不了人类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在一个外星智慧看来,也许是这样的:如果人类把猛犸象杀光了,那是猛犸象缺乏像蟑螂这样的适应力。如果人类因为滥杀生物导致自己毁灭,那是人类过于愚蠢、活该倒霉。如果人类通过保护其它物种使自己得以延续,这就很聪明、很高瞻远瞩;但这不是必然结局,不是理所应当,也谈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类,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类走上最后一条路。
 

  保护的意义
  然而,物种存活与否,以人类的价值确实太难判断了,毕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还十分浅薄。而难以具体讨论时就诉诸抽象,有了这种常见的思维习惯,很多时候我们就会说:动物保护不仅仅是为了物种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顺应(某个不可捉摸的)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是会产生不良后果的,这个总该没错吧……
  这篇文章不讨论其中的自然主义谬误,只说一下把 “保护” 等同于 “顺应自然” 的问题。
  顺应自然,听起来很美好,但实践中却根本无法执行——自然界的绝灭是一直存在的,大灾难有绝灭,平时也有绝灭。那么,假如有一个本来要绝灭的物种被强行挽救回来了,这算什么情况呢? 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损伤了其它本该繁盛的物种的利益呢? 动物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的,比如流浪猫的繁盛通常都会给野生鸟类带来严重的伤害。不管这样做好不好,这显然是对自然界的严重 “扰乱”。
  那么不扰乱,该灭绝的让它们灭绝行不行?问题又来了——谁该灭绝呢? 你不作为,就会有其他的人类活动影响;而这些活动影响是永无可能被完全抵消的。大熊猫的地位至今也没争出个所以然,它们在野外天然栖息地的生活能力极强,完全不用人担心,真正的问题在于栖息地本身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可是,栖息地本来就是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存在过,大熊猫会不会因为自然的气候周期而遭受危险呢?没有人类的话它们会什么时候气数已尽?绝灭之前会不会产生出新的物种?没有人知道。
  所以,实际中的野生动物保护原则其实就一句话: “尽可能维持现状”(包括“恢复到以前的现状”)。因为这样对人类自身最为有利,环境不变我们才能安安稳稳地发展文化和经济嘛。这样做是不是打断了某个玄而又玄的“自然进程”?
  如果把 “自然” 定义为除人类之外的一切,那么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 “打断”。而考虑到人类不过是演化之巨树上的一个小小旁支,那么无理由地割裂 “人类” 和 “自然”,是不是才是最根本的人类中心主义呢?

  实践中的保护

  但现实中的野生动物保护的最大困境不是环境伦理,而无一例外在于资源不够。有限的资金如果撒胡椒面一样平分给每个物种,大概会一事无成;残酷的现实使得野生动物被迫分出了不同的等次,我们会优先把资源投给那些花费小、意义大的野生动物。
  生态学上的关键种肯定更值得我们去付出,因此,出现了两个保护生物学里专属的概念: 伞护种和 旗舰种 。
  所谓 “伞护种”,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态学地位,但它们所需要的生存环境能覆盖很多其它物种;只要有人出钱保护了它,就能连带保护很多别的物种。这样的好买卖当然不能放过。围绕伞护种建立动物保护区始终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方向。
  而 “旗舰种” 甚至连生存环境这个要求都可以放宽,它的基本标准严格来说只有一条:能卖萌,能招人喜爱,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同时满足伞护种的标准那就更好;若是连带还有民族象征、国家特色等等,那就近乎完美了。大熊猫也因此成为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旗舰种(WWF 拿它当徽标不是没有理由的] ):它足够奇特,还算珍稀(身为 EN 级别,已经合格了,虽然还有很多物种都比它更珍稀  ),萌起人来天下无敌,并且还相对容易圈养  ,也能胜任伞护种的角色。
  经常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保护大熊猫。确实,大熊猫相对来说得到了更多的重视,但大熊猫本身的宣传意义、对川滇一带整体生态保护的意义也是确实存在的。不可能拯救每一个,但总应该努力争取更多的人,拯救更多的物种。客观情况如此,我们只能把某些物种放在优先地位,把资源相对集中在有意义的领域。
  因此,前三部分的意义讨论并非空谈,我们不得不据此对资源的安排进行取舍。一些保护者太过执着于动物个体、执着于虚无缥缈的 “所有动物的利益”,或者某个不能明确表述的 “自然规律”,以至于花大力气为某些其实并不濒危的生物摇旗呐喊,我不能说他们一定错了,只能提醒他们,这些资源本可以用到更有价值的领域里去。

保护动物的意义

6. 我们该怎么样去保护流浪动物呢?

文/逗一会儿猫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流浪猫狗团体“品质”越来越高,从原来的“田园系”,演变成现在的“品种风”。从泰迪,八哥,小鹿犬到英短,渐层,大加菲,我说的这些品种,都是我本人亲眼见到的。我们都知道“田园系”的猫猫狗狗自古以来就是走街串巷,外出猎食的一把好手,它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惊人的战斗力,无论从体能还是到胃肠功能,它们都远超于宠物家猫家狗。


家猫家狗,特别是品种纯的家猫家狗,它们在长年累月的人工饲养过程中,各个机能和技能都已经逐步退化,现在几乎大部分的家猫都已经丧失了捕猎的技能,你甚至会看到猫鼠同窝的情况发生。而大部分的家养狗狗也是没有在外生存流浪的技能,就以智商前排的泰迪来说,在没有主人的陪伴的情况下,它们基本上无法在野外生存。

泰迪毛发无人打理,极易打结,容易滋生细菌感染皮肤病。而且,家养猫狗一般都胆小怕事,遇到在外流浪的田园猫狗,挨欺负被打都是避免不了的。

如今各个城市都拥有属于自己城市的流浪救助机构,志愿者救助的猫猫狗狗通过对接的宠物医院进行救治和整理,然后通过国际领养惯例为流浪的小可爱们寻找靠谱的主人进行领养。但是尽管如此,流浪猫狗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多,其中很多都是被主人遗弃的。

饲养小动物不是一时间的心血来潮,不是盲目跟风,更不是互相攀比的虚荣,它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更是小动物对你的一种依赖。不要因为它们不会说话,就以为它们什么都不懂,它们懂得自己是如何从被爱,被呵护,被照顾,到被遗弃的。

对于曾经被家养的宠物来说,你的遗弃对它们来说,是最残忍的。如果你没有让它们见过天堂,那么它们就不会觉得地狱黑暗了。如果你带它见过天堂,却亲手推它们下地狱,那未免太过于残忍了。祝每一只小可爱都不会流浪。祝每一只流浪的小可爱都能找到家。愿它们每一个都能找到陪伴它们一生的主人。最后,送给热爱小动物的你一个么么哒。

7. 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与意义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问题描述: 
  
 谢谢大家帮帮忙拉~~急用的!
 
   解析: 
  
 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滥食野生动物是违法行为。 
 
 其次,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由于环境的恶化,人类的乱捕滥猎,各种野生动物的生存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近100年,物种灭绝的速度已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倍,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我国也已经有10多种哺乳类动物灭绝,还有20多种珍稀动物面临灭绝。而它们的灭绝会导致许多可被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归于消失,还会导致许多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归于消失,甚至引起新的瘟疫,由此所造成的损失是我们永远也无法挽回的。 
 
  
 
 再者,食用野生动物极易传染疾病。野生动物与人类共患的疾病有100多种,如狂犬病、结核、鼠疫、甲肝等。它们的内脏、血液乃至肌肉中均含有各种病毒、寄生虫,如B病毒、弓形虫、绦虫、旋毛虫等,有些即使在零下15℃的低温或100℃的高温下也不能被杀死或清除。稍有不慎,就会得出血热、鹦鹉热、兔热病、脑囊虫、肺吸虫、血吸虫、肠道寄生虫病等。例如我国主要猴类之一猕猴有10%至60%携带B病毒,而生吃猴脑者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一旦染上B病毒,人则必死无疑。再拿人们吃得最多的蛇来说,它的患病率很高,诸如癌症、肝炎、寄生虫病等几乎什么病都有,再者,在广东地区,由于对饮食力求新鲜,食用生食和半生食,这使得食源性的寄生虫发病率逐年增加。据最近的调查,在广东省这种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已达16.7%。另一方面,各种家养动物能够为我们提供足够的营养,所以人类没有必要去食用野生动物。 
 
 十年前就回答过这个问题,我写过一篇《为什么我们要热爱野生动物?》登载在科技日报上,很多报刊和书都转载过这篇文章。没想到十年以后我们在认识上还有这么大的分歧。这个分歧,不是说要不要保护动物,而是为什么要保护动物?一个是从人本位出发;一个是从生态出发。许多人,包括一些做动物保护工作的人,仍然坚持人本位的观点,仍然认为保护动物就是为了人,就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和发展,保护就是为了利用,否则就没有必要保护了,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在制作这个电视节目中,司马南先生表现得最为强烈。当时我都急了,大声地喊:“人本位保护不了人,只有保护生态才能保护人!”他脱口说了一句:“我同意你这观点。”接着他又改口了,在三次发言中又重复了一句话:“我还是坚持人本位。” 
 
 其实,解释这个问题并不难。人也好,动物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之中,生态就好比是我们的巢,我们的绿色家园,我们的诺亚方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不保护生态,哪有动物、植物和一切生命,也哪有人?一味地强调人,强调人的利益和发展,只保护和发展一个物种,这个物种能保护得住吗?你可能狡辩说:“我为了保护人,所以我保护动物,保护生态。”这个说法虽然进了一步,毕竟还是本末倒置。譬如人类发明了农药,这是保护人的一个伟大成果,可以得诺贝尔奖,但从生态来看,它开闯了一个污染环境的时代,不仅害了动物、植物,害了生态,也害了人。 
 
 什么是生态和生态学观点?简单说来,就要按照大自然本来的面目和自身的规律,来认识自然、研究自然、保护自然。地球本来是个有机的统一体,一切生物都生长、繁衍、进化在这个统一体之中。伟大诗人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话可能是抒发他自己的感情,天生我李白,就应该是有用的;也可以说,天生我们人类,就应该是有用的;还可以引申一下,天生动物,生植物,生一切生命,都是有用的。它们的存在,就说明有用。我们有些人也说“有用”,一看到森林,就想到木材;一看到河流,就想到发电;一看到草原,就想到放牧,变成牛肉羊肉,一看到动物,就想到能不能吃,能不能用,能不能入药。不是说这样想不对,这样做不对,而是太狭隘了,太片面了,从生态观点来看,问题要复杂得多,深刻得多。有人说,生态财富是顶极财富,而许多人看不到这点。正如原始森林的生态效益、科学效益、社会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其价值是无限的,如果你只把森林看作木材,那只是看到了森林全部效益的百分之几,把森林砍了,就等于只用了百分之几,而破坏了九十几。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用生态学的观点观察问题,任何组成天然群落的物种,都是共同进化过程中的产物,各个生物区系的存在和作用,都是经过自然选择的巨大宝库,各个物种和人类一样,人类也和各个物种一样,都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环节,在漫长的进化发展过程 *** 同维持着自然界的稳定、和谐和发展。在这个五花八门的生物圈中,谁能适应,谁发挥优势,谁被淘汰,这是在自然历史的长河中物竞天择、不断演化、不断优化的结果,既非上帝所创造,更不能由人类来主宰。这就是大自然为什么拥有物种的多样性、遗传的变异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根源。 
 
 放眼宇宙,大小星球无数,又有哪个可以和地球相比?过往历史无穷,又有什么样的奇妙想象可以比喻现在的世界?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当站在38万多公里的远处看到小小的地球时,他深切地感到地球不仅是一个绿洲,一个孤岛,而更重要的是,直至目前所知,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他说:“我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那样突然警觉到,保护和拯救这个家园是如此地重要。”我们作为生物界的精华而又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来到这个宇宙间仅有的地球,很偶然,很幸运,也很自豪。所以,我们爱这个物种多样性的世界,爱这个统一和谐的大自然,爱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现象,更爱我们的子孙——希望他们永远享有和我们同样美好或者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也许我走得多,看得多,想得多,在我脑子里就形成一种自然观、哲学观:“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还我自然。” 
 
 “物我同舟”的“物”,是指动物、植物和一切生命,“我”是指我们人类。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等同舟共济,是坐在一条船上,一条太空船上。就现在所知,到今天为止,在宇宙间还只有这么一条船,还没有发现第二条船。“天人共泰”原来我说的是“天人合一”,因为有些人对“天人合一”有异议,我就把它说得更明确点:“天人共泰。”意思就是人和自然应该是“和谐”“协调”“共泰”的关系,而不应该是“我掠夺你,你报复我”的关系。长江和其它流域的自然灾害给我们上了一课,有人说:“这是一半天灾;一半人祸。”还有人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连这我也不能同意,江河泛滥,早在意中,名曰天灾,实为人祸。道理很简单:你把树砍了,把湿地占了,这些江河忍无可忍,才以暴怒的姿态对人们说话了! 
 
 “尊重历史,还我自然”,这话字面上好理解,但要做到却非常非常的难。长江是一部历史,原始森林是一部历史,洞庭湖是一部历史,大熊猫是一部历史,我们尊重这个历史吗?看来我们并不尊重这个历史。“还我自然”是借用岳飞的一句话:“还我河山!”其实大自然被破坏了,就很难还,很多是不可逆转的。长江被破坏了,你能还一条长江吗?原始森林被砍了,你能还一片原始森林吗?洞庭湖消失了,你能还一个洞庭湖吗?大熊猫灭绝了,你能再生产一只大熊猫吗?你连一根毛也生产不出来。也许有人说:“我可以克隆一只大熊猫。”即使你能克隆,那也只是复制一个个体,绝不能挽救一个物种。正如动物园的大熊猫也是大熊猫,但不能代替野外的大熊猫一样。我说“还我自然”的意思,只是告诫我们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上,我们要谦虚一些,谨慎一些,郑重一些,节制一些;不能惟我独尊,目空一切,飞扬跋扈,为所欲为。 
 
 总之,人是在大自然之中,不在大自然之外,更不在大自然之上,所以我们在讨论保护动物、保护植物、保护生态以及保护人的时候,必须放弃人本位观点。 
 
 提醒人类要保护生物链条,保护生态平衡,关心人类自身的未来,是最传统的说法; 
 
 提醒人类注意健康,以免病从口入,关心人类自身的现在,是最有威力的说法; 
 
 提醒人们正视国际上的动物保护潮流,正视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与国际接轨,是最时新的说法;

保护野生动物的目的与意义

8. 动物保护的意义?

生态学的角度上来看:
1.野生动物灭绝会造成生物链失衡。比如猫头鹰灭绝,那么,就它不能控制田鼠的数量,没有猫头鹰,田鼠便会无限制的繁衍,田鼠数量泛滥对人类庄稼造成影响,庄稼收成下降,导致饥荒等的出现。所以一旦生物链失衡,最终人类也会灭绝。
2.野生动物如果灭绝,就没与人类食物来源的多样性。若没有野生动物,人工饲养的动物也会退化,消亡,人类就没有动物性食物可吃了,人也就迅速退化、消亡。
社会学的角度上来看:
1.野生动物的灭绝和人类的认知、良知、道德、法制缺损有关,和任意捕杀,使环境破坏等社会行为有关,就会造成人类的自私膨胀、矛盾深化、动乱不停、战争频发,客观上也加速人类的自我消亡、灭亡进程。
2.人类大肆食用野生动物使之灭绝,与此同时有害细菌、昆虫传染病也带给人类自身,植物、动物生态混乱,天敌消失,人的社会行为促使了生态破坏过程加剧,生态链断裂。

扩展资料:中国濒危动物保护现状:
1.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120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7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400种。
2.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中国的濒危动物种类还会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还进口了不少动物,如湾鳄、暹罗鳄、食蟹猴、黑猩猩、非洲象等。
3.这些外来的濒危动物,也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由于人口众多,活动范围广,使许多珍贵的野生动物被迫退缩残存在边远的山区、森林、草原、沼泽、荒漠等地区,分布区极其狭窄。由于被分割成互不连接的独立群体,近亲繁殖,品种日益退化。
4.中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红熊猫、野驴、野牛、亚洲象、白唇鹿、羚牛、马鹿、金丝猴、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今天也遇到了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要求,但是人工饲养的动物难于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生动物